|
|
[中文名称]: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
[功能主治]: |
适用敏感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所致的败血症、上尿路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哌拉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亦可用于有粒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
|
[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本品的主要成份为:哌拉西林钠。其化学名称为:(2S,5R,6R)-3.3-二甲基-6-[(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甲酰氨基)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分子式:C23H26N5NaO7S分子量:539.54
|
[药理作用]: |
哌拉西林为广谱青霉素,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淋球菌(不产β-内酰胺酶株)等皆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不产β-内酰胺酶的沙门菌和志贺菌属也对本品敏感。产气杆菌、枸橼酸杆菌、普鲁威登菌和不动杆菌对本品的敏感性较差,沙雷菌和产酶流感杆菌多耐药。除耐青霉素金葡菌外,本品对革兰阳性菌也有较好作用。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仿。脆弱类杆菌对本品也比较敏感。大肠杆菌与本品接触后有丝状体形成。本品对青霉素结合蛋白-3(PBP-3)有高度亲合力,对PBP-2和PBP-7有中度亲合力,仅高浓度时才能对PBP-1有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 |
1.在体外本品与氨基糖甙类药物(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2.本品与头孢西丁合用,因后者可诱导细菌产生;-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出现拮抗作用。3.与肝素、香豆素、茚满二酮等抗凝血药及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合用时可增加出血危险,与栓溶剂合用可发生严重出血。4.本品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能同瓶滴注,否则两者的抗菌活性均减弱。
|
[产品规格]: |
4.0g
|
[用法用量]: |
本品可供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成人中度感染一日8g,分2次静脉滴注;严重感染一次3~4g,每4~6小时静脉滴注或注射。一日总剂量不超过24g。婴幼儿和12岁以下儿童的剂量为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出生后第1周每12小时50mg/kg,静脉滴注;第2周起50mg/kg,每8小时1次。新生儿体重2kg以上者出生后第1周每8小时50mg/kg,静脉滴注;1周以上者每6小时50mg/kg。
|
[贮藏方法]: |
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
[注意事项]: |
1.使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2.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对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灰黄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3.本品在少数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导致出血,发生后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治疗;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减量。4.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可引起直接抗球旦白(Coombs)试验呈阳性,也可出现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高钠血症、低钾血症、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多。5.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或抗生素相关肠炎者皆应慎用。6.本品不可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静滴。
|